《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1日 0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当代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时代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以新的理论和实践,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锐利武器,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体悟、系统把握其基本内涵。
一、深刻领悟以为民为核心价值、以担当为政治责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治国理政新理念
治国理政理念是治国理政主体对治国理政的基本观点,是其指导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明确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说明时,习总书记又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形成的丰富理念,集中概括起来就是“为民”“担当”“发展”。其中,为民是核心价值理念,担当是政治责任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理念。
为民理念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为谁治国理政,是确立治国理政理念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把“为人民服务”摆在执政理念的首要位置,表明为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治国理政。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些都表明:新一届党中央极其鲜明地确立了为民理念,并把为民理念转化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融入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等所有构成治国理政活动的要素之中。党中央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特别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为民理念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落地生根。
担当理念集中体现为“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治国理政要担当什么样的政治责任,这是执政主体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表明担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政治责任理念。现在,我们要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切实推动中国实现由大向强的跃升,就必须牢固树立担当理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多次强调要有“铁一般担当”,明确把“敢于担当”列为“好干部”应有的标准要求之一。习总书记既重言教,更重身教。面对国家由大向强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打铁就靠自身硬的豪气和胆气,勇敢担当起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突出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严峻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体现了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可贵品格,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担当的表率。
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怎样的发展来强国富民,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任何治国理政活动,都可归结到谋求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来,归结到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更新进步上来。发展理念,具体展开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习总书记强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五大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理念集合,共同构成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发展理念。
二、深刻领悟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总布局各领域创新理论为支撑的治国理政新思想
治国理政思想是治国理政理念的系统展开,是治国理政主体彰显治国理政理念的主张和思路,也是实施治国理政战略的根本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讲,治国理政思想包括了治国理政理念和战略。因此,新思想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占有核心地位。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在提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概念之前,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专门阐述。这充分表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科学体系的新发展。由于新思想具有核心地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新思想之中。应当看到,党中央围绕这一主题推进的理论创新,不仅体现在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中,还体现在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各个领域建设的论述中,前者是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统领和灵魂,后者是支撑和展开。
——关于从总体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工作的主题,都可以归结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我们必须坚持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统一,牢记总依据,按照总布局,落实总任务,贯彻基本要求,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思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要加强提炼和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要害。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是要抓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倡导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三、深刻领悟以中国梦为战略目标、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国家安全和强军为战略保障的治国理政新战略
治国理政战略是为彰显治国理政理念、贯彻治国理政思想所确立的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和战略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逐步形成了以中国梦为战略目标、以“四个全面”为战略布局、以国家安全和强军为战略保障的治国理政新战略。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时代主题,是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相通。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以自己的最大智慧、力量、心血,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方略。这个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科学体系,相互之间有紧密的内在逻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党和法治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关于国家安全战略和强军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要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充分发挥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创新、军事管理创新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坚持把人才强军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努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