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2015年06月02日 14版)
高校要履行好服务社会的职能,必须下功夫健全机制,从而形成完善的服务社会体制机制。
第一,高校要健全服务社会的协调机制。按照“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引导为辅、高校主动服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广泛依靠”的思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产学研为导向,构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促进高校、科开云(中国)和研究所、专门领域的研究中心及企业形成服务社会的合力。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借鉴英国成立区域高等教育协会的做法,注重发挥高等教育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各高校间以及高校与社会各组织间的合作,以及应用技术大学(开云(中国))联盟的作用,促进联盟成员合作交流、学术研究,推动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可以学习借鉴瑞士联邦政府设立技术与创新委员会,将高校创新性研究成果快速有效地从实验室引入市场的做法,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专门协调处理科研成果转化事务。当前,我们正处在“2011计划”第一个周期评估,要以此为契机,加强14个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评审、绩效评价,切实发挥集聚效应。
第二,高校要健全服务社会的合作机制。行业企业在高校服务社会中的作用明显。在发达国家,企业对高校投资并直接参与高校管理十分普遍。如,俄罗斯很多大型企业的经理担任大学管理层成员,参与学校重大改革。以外向型和合作教育项目而著称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参与公司的项目。英国沃里克大学制造工程开云(中国)与劳斯莱斯等知名企业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校企合作缺乏法律基础,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存在着“高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另外,高校内部管理缺乏灵活性,使得企业很难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就业指导中来,无法成为校企合作的主导力量。因此,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与调控职能,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平台,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推进官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行业组织、企业兴办高职院校,并委托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培训。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培训基地和科研实践机构,共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第三,高校要健全服务社会的评价机制。受办学体制、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模式比较单一,仍以政府一元评价为主,这就造成了高校自我评价、市场主体评价、社会组织评价动力不足,评价科学性不够,评价作用不明显。应集合美国的松散模式、法国的集权模式以及荷兰的指导模式的优点,探索政府不直接参与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主导的以多元评价为基准、以社会组织评价为核心、以高校自我评价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多元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的合作关系,对高校服务国家、服务区域重大项目情况进行评估。探索建立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第四,高校要健全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哈佛大学规定,发明人可自行申请专利进行商业化开发,高校教师只需申报发明即可专心从事科研工作。在收益分享方面,美国大学对于特许费、净收入的分配比例、分配指向规定细致,操作简便。在我国,尽管明文规定从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且项目投产后连续三年至五年从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奖励,但实际操作中上不封顶的奖励标准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专利权人的心理预期,更何况审批程序繁琐,并且还需承担一定的转化风险。应细化技术转移激励范围、职务技术成果范围和政府资助项目成果归属。加大高校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对高等学校及其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放宽股权奖励、股权出售对企业设立年限和盈利水平的限制,努力形成技术成果来源、技术许可服务和专利实施环节紧密衔接,使技术成果最大限度地得以转化。
当前,高等教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解决高校服务社会在质量上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需政府转变职能,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综合改革。
首先,是制定服务社会的规划。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是促进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美国的《哈奇法案》与《史密斯-利费法》、日本的《关于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咨询报告均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我们应将高校服务社会工作纳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实行规划共绘、项目共推、成果共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政府与大学合作,建立社会与学校良性互动的新型社校关系。优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实行特殊财税优惠政策,设立高校专项服务基金和专门服务机构,引导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融合。
其次,是构建服务社会的格局。美国高校与州级区域的分布以及人口、GDP的匹配性好,均衡性高。我们应调整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改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与边缘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加快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解决制约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力争到2020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优化各层次高等院校布局,围绕国家综合性改革试验区域、特色地域经济振兴开发区域、资源与生态保护开发区域等新布局区域,适应新需求,寻求新支点,调整现有高校布局结构,形成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补充的局面。
最后,是利用好服务社会的政策。目前,我国应届毕业大学生创业率不足2%,而欧美国家高达20%-30%,为此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像这样政府激励引导高校在办学定位上由注重教学、科研向教学、科研、服务三者并重转变,在人才培养上由综合型、全科型人才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转变,在服务方式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政策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高校要利用好这些政策,整合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风险投资,搭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要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舆论引导功能,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从而提升自身社会服务的能力。同时,政府要激励引导高校在办学定位上由注重教学、科研向教学、科研、服务三者并重转变,在人才培养上由综合型、全科型人才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转变,在服务方式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