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看似只是顺序颠倒,但一个是新瓶装老酒,一个是新瓶酿新酒,意义大相径庭。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到底该何去何从?“互联网+教育”是技术至上,还是理念制胜?在推动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王键的演讲中得到启示。
审视“教育+互联网”,突破技术至上论
“信息化技术和理念不断翻新,但是教育问题有没有真正解决呢?”演讲一开始,王键巡视员就抛出这个问题,引起在场每个人的深思。他表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三通两平台、智慧校园、微课、慕课、网络备课等技术及理念革新,但信息技术尚未促进教育的革命性变化,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培养、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以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评价等目标也未真正实现。
王键巡视员认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存在两大障碍,一个障碍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找到信息技术服务教育的关键;另外一个障碍来自教育本身,教育就像一堵围墙,将企业排斥在外,很多企业对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都没有被主流教育认可。由此,他指出“十二五”期间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做“教育+互联网”,也就是教育+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某一校、某一区的个别问题。“教育+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是,立足于教育内部审视教育信息化,从教育系统自身需求出发开展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自建自用为建设思想,从而导致教育信息化只追求最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为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突破“教育+互联网”的障碍是“十三五”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为“十三五”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教育”,重在转变思维、开放心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激发了各行各业投身“互联网+”的热情。那么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是什么?王键巡视员的看法是,“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教育,而是互联网思维方式+教育。“互联网+教育”与过去的教育信息化不是对立概念,二者属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过去教育信息化主要是建立校园网,信息技术只是单纯作为工具,而传统教学流程和模式没有改变。这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弊端是成本非常高,而且不可持续。
“互联网+”模式下,教育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王键巡视员认为“互联网+”是观念问题、思路问题,有点像道与术,而“互联网+”行动是道,信息技术本身是术。“曾经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时,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他列举这个典故意在说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的问题没有变化,信息技术也没有根本的变化,而是心态发生了改变。
在互联网时代,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是互联网适应教育,而是教育适应互联网,所以不能按照过去封闭的方式去做。
王键巡视员认为从观察视角来看,应该立足全社会审视教育信息化,而不单是教育本身;从规划思路上看,应该是从社会整体需求出发来开展顶层设计;从建设思路来看,应该以应用导向、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促进教育信息化;从目标预期来看,应该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实际结果来看,应该是开放体系,将重点转移到教育自身变革而不是技术变革。
跨界融合,推动教育变革
曾经有人概括了“互联网+”的六种属性: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平台、连接一切。其中王键巡视员反复强调了跨界融合的重要性,他认为“互联网+教育”不能局限于教育本身,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任何事物内部都很难发现驱动变革的动力,所以“互联网+教育”需要余集的思维方式,需要更加开放,需要跨界融合才能促进教育本身的变革。
王键巡视员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打开方便之门,强调顶层设计,并设计企业、社会参与教育的规则。在此基础上,一方面企业要自主发现商机,打破教育壁垒,创新商业模式,进入“教育围墙”;另一方面学校要先行先试,探索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互联网+教育”模式要改革创新的话,实际上就要融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教育的围城。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探索实践
王键巡视员指出可以在某些领域率先尝试“互联网+教育”,第一个是教育服务行业,如培训、认证等工作的信息化,又比如未来独立教师、家庭教师、快递教师等服务都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实现;第二个是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因为这些领域只有和社会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创新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以湖南省职业教育为例,湘教云、职教新干线、空间微信教学、计算机网络布线、3G实景教学、顶岗实习微信管理平台以及基于空间的教育督导评估等信息化建设,已经可以看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
王键巡视员引用某个地方教育局局长的一句话总结道:政府推动的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互联网”,社会推动的叫“互联网+教育”。期待“十三五”期间全社会跨界融合,更好更快地推进“互联网+教育”。
(此文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王键在“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编辑: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