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未果,防范先行——反诈骗心得体会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23-10-12浏览次数:14

龚晨琪(市经21401)

信息的全民化,网络的高效化,都代表着科技时代的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享受便利快捷的同时也需时时提防网络环境中的“杀机”暗藏。

“全民反诈”,正如字面意思,全体人民反对诈骗。反诈维护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合法权益。除了相关部门需要主动出击,在“拦截”“撒网”等行动中用心用行动,也需要大家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在源头处断绝危险。

“防范诈骗,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如今,越来越多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目前犯罪分子多以电话聊天软件为平台实施诈骗,其形式多种多样且日益翻新。犯罪分子主要通过以下手段进行诈骗:一是发布虚假中奖消息;二是利用网络购物陷阱诈骗;三是利用网络找工作或借贷骗取保证金、手续费;四是冒充家人,朋友的QQ或微信骗钱;五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借由事端骗取汇款。而网络诈骗的作案技术也越来越科技化。犯罪分子首先通过有关手段套取被害人家庭的家人电话以及身份资料,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来电显示为110或10086等常见的业务电话,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从而放松警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犯罪为代表的各种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网络诈骗是其中的典范,其包含的电信诈骗手段更是更新迭代,呈现出产业链化、集团化、非接触化的特点。尤其个人信息隐私贩卖的产业逐步成熟之后,电信网络诈骗得以针对个人信息精准设计骗局,诈骗成功概率成几何式倍数攀升,受害人群范围也愈加广泛。作案手段已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等技术,且擅长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被害人的心理,远程掌控,一步一步诱导对方上当受骗。在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强度攻势之下,对电信网络诈骗较缺乏防范意识的青少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格外容易成为被诈骗分子攻破的“软肋”。“杀猪盘”、冒充领导、虚假招聘、虚假网贷、冒充公检法、虚假客服、虚假刷单、游戏虚拟装备等等手段都需要被我们谨慎、认真地对待。每当我们多一分防备,就会少一些眼泪。

当我们不贪、不占、不信时,那么我们离诈骗就越发远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防范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备,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祖国,不断推动反诈活动进行我们就能远离诈骗陷阱。人人参与、人人宣传、人人提防,“杀机”也会被化解。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选择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我们学生自身在专业学习之余,应自觉尝试接触社会,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加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重视安全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不清楚的事宜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咨询。再者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与金钱观。出现意外,要沉着冷静,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与父母或老师沟通。我们不要有“贪小便宜”“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心理,注意保护个人资料信息,不随意注册,填写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私人信息,在做好自身防范的同时,积极向周围的亲人,朋友做宣传,发现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及时报警。如果掉入不法分子所设的网络陷阱,要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反诈骗需要全民参与,对普通人来说举手之劳的举报就能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贡献一份力量。越多人参与,越多人举报,就会形成一张越来越密实的“防护网”,让诈骗分子找不到可乘之机。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全民参与是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要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有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责任,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不再沉默不予姑息。

标题80

标题81

标题82

标题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