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婷(金融19402班 )
当今社会,网络空间同现实空间深度交融,新媒体的视听盛宴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娱乐至死》一书中所描述的“泛娱乐化”也已占领了这个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娱乐当道的风气,当娱乐成为文化,当精神内涵渐失,当浅陋低俗横行,娱乐至上的文化理念也便成为了畸形“饭圈”滋生的温床。
今时今日,信息化时代为粉丝群体与偶像之间构筑起了坚实的桥梁,这种由单向输送转变为双向沟通的信息化发展使粉丝不再满足于对偶像的简单崇拜,他们渴望进一步参与到偶像的职业发展之中。粉圈生态系统中的分工明确,层级清晰,其底层的普通粉丝顺应着“饭圈”顶层“粉头”的引导,出钱集资、参与冲榜,为偶像的排名重复消费,充当水军尽心控评……集腋成裘,饭圈应势而生。
也正是由于网络的普遍,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所谓言论自由的场所尽情发声,随着粉丝群体越来越偏向低龄化,他们更无法执行自己的情绪管控能力,他们不能忍受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观点,只会把理智劝说的人归向他们的敌人,用言论攻击去抒发着他们对偶像诚挚的爱不容侵犯。个人的意识会引起其他粉丝的认同与盲目效仿,这种强大的煽动力使群体不再追求客观性和独立性,纷纷化身情绪的怪物,偏执和狂热地坚持他们自以为是的极端感情。然而“饭圈”中粉丝的疯狂正是资本家用于逐利的工具。品牌方、经纪公司、社交平台、明星本人等抓住了“饭圈”对流量和数据的执迷,精心打造流量的盛宴,刺激他们的竞争心理,将打榜的行动力转化为虚拟名誉的购买力,资本家们在“饭圈”中获利收割,赚得盆满钵满,而粉丝们只能在资本的圈套里迷失,沦为他们刀板上的鱼肉。
“饭圈文化”为何被千夫所指?为何被群众贴上“畸形”、“无脑”的标签?前一段时间网络上盛传的“倒奶打投事件”无疑对其给出了答案,某选秀节目推出了以扫取赞助商品瓶盖内的二维码为偶像助力的榜单,粉丝为支持偶像消费了大批牛奶,打投完毕后又将牛奶大规模地倒入下水道,这不仅是资源上的浪费和挥霍,更是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偶像选秀的初衷本是励志青年们披荆斩棘的征途,现如今成了站在粉丝肩膀上,粉丝为其梦想买单的闹剧。这场“倒奶”风波只是“饭圈”乱象的缩影,因此“饭圈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实在令人深忧。
于今年6月16日起,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致力由无序转为规范,驱邪扶正、清污去垢,重点破除“饭圈”乱象行为,扭转娱乐风气,净化网络空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精神家园,不仅需要政府对于相关行为的整顿和监管,还需要平台主体主动承担起责任。“清朗行动”的通知发出后,相关平台已经积极响应,取消了明星艺人榜单。若各个平台方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减少利用物质化手段追星,那么畸形“饭圈”的野蛮生长也便会少一个契机。
粉丝群体归根到底是“饭圈”这条食物链的底端,因此治理“饭圈”乱象离不开粉丝个人对于追星行为的正确认识。偶像可能是很多追星一族对美好幻想的影射,但是为偶像高举键盘武断行事,失去理智人云亦云,不但会伤害他人,也会玷污了自己。“饭圈”不该逾越边界,一个人的戾气不该被众人高举,保持理性才是最好的追星态度。“人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只有独立思考,理智追星,才能破除“饭圈”的恶性文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圈套着一个圈,我们都奇异地处在各种不同的圈子里。娱乐已成了现代生活的标志,“饭圈”的存在,也只是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无法规避,我们能做的只有在娱乐欢笑中仍然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做娱乐的附庸。毕竟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致死的不是娱乐,而是自我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