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桃花开漫天

来源:法商时代发布时间:2017-04-05浏览次数:356编辑者:法商时代

                                                                     记者 吴雨萌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坐落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一条清澈湍急的溪流将之环绕。群贤临溪而坐,斟满酒杯,放于溪中,由上游徐徐而下,酒盏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便赋诗饮酒。这便是曲水流觞。
    在三月三这天,诗情饮酒阑珊时,王羲之挥笔写下名动千古《兰亭集序》——它既是一篇笔情绝俗的美文,又是一册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贴。只是,先前的人们在上巳节就有“流水以泛酒”的习俗,王羲之一众人兰亭集会后,“曲水流觞”更是成为上巳节的标准配置。
    什么是上巳节?三月三呀。
在《诗经·郑风·溱洧》中,就记载春秋时期的郑国,每年阳春三月,人们就会手持兰草驱除不祥。三月时节,桃柳芳菲,先民认为此时用香草沐浴,能祛除污秽和疾病。于是在上巳节这天,男女倾城而出,在水中用兰草洗涤身体。
    沐浴后,怀春的少女,钟情的少男,他们在山林间、溪水旁,唱歌、游玩。怎会没有一见倾心的故事?当然有。《诗经》的字里行间里就能看到那些少男少女,在山水桃柳间,欢喜怦动的心。是以,在古时,三月三日上巳节又被称为“情人节”。
    但是,三月三日男女春游踏青谈情说爱,这到宋朝便已是前事。到了宋朝,理学盛行,礼教日趋森严,上巳节也边缘化,哪还有情人节呢?宋朝时,礼教压迫渐重,人们索性将寒食节、上巳节、清明节三者合为清明。但清明节的祭扫陵墓是寒食节原有的习俗,亲水、戴柳圈则是上巳节的习俗。

    上巳节虽销声匿迹了,但三月三依然有得玩。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就在三月三,这天还是王母娘娘的生辰呢。《西游记》里,王母娘娘开蟠桃会没有邀请孙悟空,于是,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把天宫搅得一团糟。在北京,古时有个知名庙宇叫蟠桃会,每年农历三月,蟠桃宫都要开庙三天,从初一到初三,名曰“蟠桃盛会”。此盛会兴于明朝,盛与清朝,1949年之后也热闹了一些年,再后来,蟠桃宫便被拆掉了。
    三月三日,天上神仙有欢宴,人间通灵人士这宴请鬼神。在这一天,百姓人家要吃蒿子粑粑,即用青蒿磨面做的糕饼,还要用地米菜煮鸡蛋吃,说是为了纪念亡灵,同时也祝愿生者健康长寿。南方还有种说法是,南方山高林密,人们进山劳作或出门办事,吃了三月三日做的蒿子粑粑就不会遭遇蛇咬,且一路平安凡事如意。
2013年12月,国内数十位文化届人士发起倡议,设农历三月三为“中华圣诞节”,应为这天是轩辕黄帝的诞辰,又是古时洁身祈福的上巳节,今人应“普天同拜,敬列豆俎。恭秉洁诚,追慕始祖。祈祝华夏,伏惟多福。”然而反响似乎并不大。
    其实,我们人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三月三。趁着春暖花开,何不与家人或同学外出游玩?去那青山绿水处,踏青、野餐,放松心情,亲近自然。兴致来时,也可以效仿古人,对着灼灼桃花,潺潺溪水,曲水流觞,诚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不亦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