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朱红燕
宝黛初见时,作者曹雪芹从宝玉眼中描绘黛玉的外貌风度,“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即是对黛玉眉目的特写:眉尖若蹙,有如一缕轻烟;两眼含情,略带喜悦又略带幽怨。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还为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尘拔俗的空灵感:那种脉脉之情、袅娜之态,那种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默默同谁诉”的眉目,那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从这独具匠心的肖像描写中显示出来。这罥烟眉,天南地北也找不出几例,有人说这眉犹如诗,也犹如黛玉。
从古至今,这眉毛就是从没衰竭的时尚,两弯眉毛不知传递了多少缕绵绵情意。画眉,在古代也称为扫眉,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古代文人也将有文才的女子称之为“扫眉才子”。
《楚辞》说:“曾颊倚耳,曲眉规只。”可见曲眉之好,这时即已出现。而汉代时,画眉就已经很普遍了,女性眉妆名目繁多,而且越画越好看。眉梢向下的“愁眉”,惹人爱怜,略显愁容。《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可见远山眉在汉代很为流行,女子争画远山眉以达到一种闲淡的意境。汉代除了蛾眉外,尚流行八字眉、远山眉、惊翠眉、愁眉等。
唐代,细娥眉是眉妆发展的主流,与当时设计艺术呈现出清秀、空疏、气韵生动特点相一致。这与当时崇尚自然,清淡放达的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直到隋唐时期,人们对女子的审美从瘦为美转变为以胖为美,眉妆也从之前的细长发展到流行阔而短的阶段,隋代相继出现了画眉史上的高潮,隋炀帝重金从波斯进口大批螺黛,以供后宫女子画眉之用。隋至唐初,越来越将时代的气息融入到画眉当中,发展出许多新的眉形,如柳叶眉、却月眉等,它的出现,是眉妆从细到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盛唐时期,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洗,称为“细眉”。在开元、天宝后,长眉再度时髦,那时所画的眉毛多是柳叶眉、其形状类似山。唐代以后眉妆的审美又恢复到以细长为主,尤以明朝“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嘴一点点”著名。
到了宋代,眉式的发展却更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据宋代《清异录》记载:一名叫莹姐的妓女,发明了近百种眉形以求日新月异。不过突出的还是“倒晕眉”,其呈宽阔的月形,而眉毛端则用笔晕染由深及浅,逐渐向外部散开,别有风韵。敦煌莫高窟宋代第15窟就有类似眉饰。宋朝时流行西域传入的翠绿色“青雀头黛”,晏几道《六么令》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远山”是西汉初期流行的眉式,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宋代画眉时尚是汉代时尚的复古。苏东坡说:“成都画手开十眉,横烟却月争新奇。”其实苏东坡的时代,已经不止十眉了,据说宋代教坊勾栏中的女子,百日内眉式无一重复。
明清崇尚秀美,眉妆复归纤细弯曲,一直延续到现在。可见后来人们的思想又走向保守,对女子的审美又走向了较为单一,甚至是较为保守的时期。
古语讲“眉目传情”,眉目传送的自然也就是心里的私语。李清照《一剪梅》里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丝丝情意,尽现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