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异端”之人

来源:法商时代发布时间:2018-09-12浏览次数:258编辑者:法商时代

金融18405 陈文豪

在张居正变法失败之际,明朝踏入了回光返照的后期。

由于封地分配极度不均匀,农民被迫起义。而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重农抑商的局面难以维持。又正值八股文、文字狱盛行之时,所谓乱世出奇人。在这重重影响下,塑造了李贽这一才子。而在那时,人们更容易把他形容成疯子。

幼年丧母的他,确是比别人多了一分自立,亦比别人多了一种自我思考的能力。

李贽,十二岁作文写出《老农老圃记》,认为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实属谬论。但当时两千年的历史沉积使得孔圣人之语已成圣书,天下无敢违者。这使得乡邻极为震惊。

他反对八股文,贬斥程书理学为伪道学,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夫为妻纲”。他说:“谓人有男女即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他亦难以忍受这肮脏的官场,也罢,古往今来多少能人异士皆同他一样,不会奉承迎合这世道。或者说,不屑于迎合这世道。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孟子》有云: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看不惯这满城腐朽的文风,看不惯孔圣人的心怀仁德被解为用笔作恶,看不惯四书五经绑上了八股求官,看不惯封建统治者视儒学为金科玉律,看不惯理学的虚假面目,看不惯道家的道貌岸然,看不惯这浊世这道德的枷锁。

世人不喜,他偏要说。他说始皇乃千古英雄,他说武曌是盛世明后,他说天之立君,本以为民,他说当朝官吏冠裳而吃人,他说伦理纲常已被世人遗忘,他说这万世太平皆为虚妄。

他从来没说自己是圣人,他承认自己有私欲,他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他也曾说:“我只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他说圣人的话不算是天地最大的法则。

他又何尝不是一个圣人?

他独当一面站在那腐朽时代的前沿,他伸出双手拨开那浇薄虚浮的风气。他被排挤被千夫指被万人唾。他只微微揉了揉因属文而酸痛的手,透过如豆灯火,想象那个他希望的理想世界。如何?那又如何?

他在泥泞的大道上闲庭信步,满城风雨沾染不上他的衣襟,别人说他“异端”“邪说”,他便昭告天下说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他说:“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

他是以“奇谈怪论”闻名的奇士,他揭露封建社会的虚伪,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绝假还真”新思想体系。引起了朝野的激烈争论。万历三十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温纯及都察院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奏劾李贽,明神宗见疏即下诏,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逮捕李贽下狱。于狱中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而死。上报为李贽“不食而死”,葬于通州。

汪本珂曾赞他:先生一生无书不读,袁中道评价:嗟呼,才太高,气太高……

也正是在他死后他才显露出他的价值,后代评为——开辟思想鸿蒙之人。

这个自称“异端”的人,倒是比其他人多了几分少年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