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游春晖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梦想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和重托,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
重民生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是精神,或是物质,这体现出每个人对于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上进的人不可没有梦想,而一个想要发展壮大、完成民族复兴壮举的国家,就更不能没有梦想。“中国梦”三个字,所涵盖的不仅是一个大国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更代表着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我们的国家像一艘大船,十三亿的人民都是组成船身的构件。这样一艘巨舰,他的风帆,他的旗帜,他乘风破浪的英姿和饱满紧绷的缆绳,作为人民的我们都触手可及。我们将生命融入其中,这个庞大而年轻的国家,与我们生死与共,而我们的思想与生命,就是推动这艘巨舰前进的动力。换言之,它的真正驾驶者是人民,是一艘真正汇集了无数人的智慧与勇气的巨舰,他与人民融为一体,人民的梦就是中国梦。
“神舟”升空飞天梦圆、“辽宁号”入海航母梦圆、圣火点燃奥运梦圆……中国人一个个百年梦想的陆续实现,勾勒出了“中国梦”的壮丽。而在今年的两会上,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均收入倍增、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系列民生政策的推出或实施讨论,将让百姓的这些“民生梦”,镌刻上“中国梦”的幸福。
温家宝总理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坦陈,“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其实,发展总要付出代价,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奇怪。不管是大问题小问题,还是老问题新问题,老百姓真正关心的,都是民生问题。有些是直接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物质生活,比如生态环境要治理,社会保障要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就业、食品药品安全等各领域内的突出矛盾要化解;有些是间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发展预期,比如收入分配不公给大家心情添堵,官员腐败带来社会风气恶化,利益固化导致机会平等丧失等等。因此,重视和解决这些民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中国各级政府最大的民心工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民生连民心,民心顺则天下安。目前,改善民生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项民生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保障网正在织就……
转方式将开启“中国梦”新的航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里,我国经济水平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在物质利益满足的同时带来了许多环保问题,比如,雾霾,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让人民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甚至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在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予积极回应:“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才能把“美丽中国”变成现实。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继60多年前社会制度转型、30多年前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如果发展方式迟迟不能转型,我国就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近年全球经济下行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但实质上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不适应变化了的发展环境,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用转方式应对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全球金融危机加速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围绕新能源、生命科学、空间和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速数字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推进“再工业化”,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发展中国家也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谋求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我国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应对未来国际产业和技术的激烈竞争。
用转方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目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水资源、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汽车尾气、固体废料、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环境突发事件增多,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中国的公共问题。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方式有密切关系,只能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扭转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用转方式化解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的压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迅速推进,支撑我国经济30多年快速发展的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传统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原有传统竞争优势开始减弱。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化解原有竞争优势减弱的压力,创造竞争新优势。
促发展为“中国梦”凝聚力量
一些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梦”的解读与民族主义及霸权主义相挂钩。但事实上,中国一直坚持发展以和平为前提的理念。面对外国媒体对中国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报道,党和人民深知这是综合国力的提高所带来的聚焦。更高层次的发展不光意味着各项统计数据指标的提高,而更多的应该关注于人民的精神生活,社会和谐,国民安康,公平正义等等,这些的实现才能实实在在满足大众对未来的期待。
中国未来的发展,应该讲集体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中国公民的思想里,沿海地区的摩天高楼与青藏高原上的潺潺溪流,这些都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民众同等的关注。大力投资西部,改善农村环境,逐渐缩小贫富差距,这些实干的作为才能更好地共促社会发展。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断显现出大国的优秀品质,积极帮助非洲等贫困国家,参与国际救援及国际事务论坛,这些使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受到青睐和尊重。中国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位中国人的身上,汇集各方思想,凝聚各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全面阐述了他的中国梦思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从一个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梦想和追求。中国梦,把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融合一体,激发起团结向上的正能量。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诉说着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畅想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感悟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努力把梦想变成现实……今天,每个人都能从国家前进的步伐中发掘自己的足迹,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拼搏来绘就国富民强的蓝图。这,就是中国梦的时代注脚,也是其能汇聚力量、触动人心的魅力所在,同样,这个梦想不再是一个触手难及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