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清贫!这种力量不仅体现着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已任、公而忘私的精神,更彰显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也有一种坚定叫信仰,正如方志敏在文章《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中这样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邓小平曾经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方志敏,在狱中文稿中曾多次谈到共产主义信仰。正是由于坚定的信仰使方志敏初心不移、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才铸就了这位英雄气壮山河的不凡一生。
高风亮节、安于清贫的生活,正是共产党人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从事革命斗争10余年,虽然经管数百万元经费,却一点一滴皆用于革命事业,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不徇私情、不图金钱和享受,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当他落入敌手时,四个国民党士兵在他身上仅搜到一支水笔和一块旧表。敌人十分惊讶,方志敏作为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竟然一无所有。因为蒋介石深知方志敏在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苏区群众的影响力,所以从一开始就试图从政治上做文章,不急于杀害方志敏,而是通过军法官、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乃至蒋介石本人亲自出马进行劝降。面对反动派高官厚禄的诱感,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威逼恫吓下,一向作风清廉、朴实无华的他嗤之以鼻,断然拒绝。相反,他用不屈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与敌人进行信仰交锋、意志较量,感化了监狱看守和“落难”的国民党高官,使得狱中写下的宝贵文稿得以带出。方志敏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噬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可以说,“清贫”是方志敏一生最鲜明的品格风范,也堪称是共产党的纯正底色,更应是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红色血脉。
对党忠诚,服从大局。“党有指示,虽死不辞”,方志敏对党坚贞不渝、至死追随。中央苏区经过四次反“围剿”后,困难重重,他服从中央、顾全大局,不仅从军事上坚决服从中央决策,将一手创建的红十军交给中央指挥,并教育其部属坚决服从中央领导,而且在经济上给予中央苏区数百万元经费支持。在怀玉山被困时,他带领先头部队脱险,本已脱险的他们考虑到部队主力尚未突围,毅然不顾个人安危重入包围圈,最终兵败被俘。1935年 他身陷囹圈后,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仍然心系党的事业,他用敌人提供劝降的纸笔,对8年来领导创建和建设根据地的斗争经历、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回顾和深刻反思,写下了16篇约14万字的文稿,为共产党留下了宝贵财富。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下沙窝慷慨就义,年仅36岁。
清贫是方志敏传承至今的财富,信仰是他永受敬仰的理……方志敏心中,始终有一个理想在激荡。就像他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重温方志敏同志用热血和忠诚铸就的光辉业绩,正是现代人汲取精神养分、补足精神之钙、牢记初心使命的生动教材和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布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该牢记领袖嘱托,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后然正气,为推进强国强军、民族复兴贡献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唯有如此,才能无愧先辈、告慰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