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 南湖红船指航程
背景: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
1921年7月23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
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陈独秀和李大钊未出席会议。
7月30日晚,因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议被迫中断。第二天,代表们前往嘉兴。两位国际代表因目标太大,李汉俊、陈公博也因经历一场虚惊,都未去嘉兴。
南湖画舫上,会议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一大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大 中国革命两步走
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不断压榨中国。国内军阀林立,内战不断。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
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采取了较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大会决定以小型的分组会为主,尽量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每次会议都要更换地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9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3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张国焘分别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三大 国共合作同革命
背景:当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帝国主义列强。需要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还不够强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经过讨论,大会认为,党在现阶段“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党的三大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
四大 无产阶级要掌权
背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后,全国革命形势迅速高涨。但是,国共合作也潜伏着令人不安的暗流。国民党内的右派分子诬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消灭国民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
大会围绕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工农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部委员,以上5人组成中央局。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明确指出: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同盟军的原理。此外,大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此时党已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五大 武汉城内纠右倾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此后,全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即北洋军阀政府,上海、南京的蒋介石反革命政权和武汉国民政府。全体共产党员期望五大能回答大家最为关注的如何从危急中挽救革命的问题。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等80多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
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既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又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
代表们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会前,瞿秋白针对陈独秀、彭述之等的机会主义理论和政策,写成了《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一书,着重论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问题。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等一些现实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六大 统一思想克左倾
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瞿秋白、周恩来等142人出席大会,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选举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
党的六大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
七大 毛泽东思想入党章
背景:抗日战争迎来胜利曙光,中国人民看到民族独立的希望。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