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新证《论语》篇章 解读圣人智慧---廖名春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1-25浏览次数:0

    本报讯〔见习记者 刘磊 杜楚峰 谢安娜〕 11月24日,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廖名春教授莅临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号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 “新证《论语》”的人文讲座。通过选取《论语》篇章,廖教授与大家一同重读《论语》,还原经典,重温圣人智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背后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愚民思想加上现代汉语习惯,导致现在很多人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产生偏差,将其理解成在人民在被统治的同时,不能让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廖教授通过对历史古籍中的实例分析,发现古代“知”通“哲”的用法,将“知”解释成强行阻止,将“不可使知之”理解为不能强迫百姓,还原了孔子推崇仁政,爱民重民的历史真相,为孔子摘下了“愚民”的大帽子。                                    

                                        “民免而无耻”与“有耻且格”的背后
    孔子最重要的治国主张之一就是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现在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成拿刑罚统治人民,人民不会犯罪,但也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才使人心会归服。然而,经查阅相关典籍后,廖教授指出“无耻”实通“无止”,是逃跑的意思。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刑罚人民会让他们逃跑,道德教化人民才会让他们安居乐业,甚至会引来别国人民的归附。如何成就霸业?原来孔子眼中治国理论的核心是道德。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背后
    “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被不少老师用来教导学生认真学习,追求真理。而在廖教授看来,这句话原本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鉴于古代文献中多处出现“闻”、“达”互通的现象,廖教授将此句译成若早上能实现梦想,晚上死也愿意。廖教授说,孔子不满足自己渊博的知识,他所追求的更高境界是要用知识实现自己的理想。五十知天命后的孔子仍孜孜不倦地周游列国,四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正是为了这句“朝闻道,夕死可矣”。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背后
    孔子曾因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句话而备受争论。从现代汉语的字面意思来讲,孔子似乎要求我们把亲情凌驾于法律之上。然而,“隐”字在古代可以翻译成校核,是检查纠正的意思。廖教授解释说,孔子实际上主张的是亲人犯错后,能自行纠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必动辄告之官府,以求刑罚。对于亲人犯下错误,帮他矫正错误,弥补错误,这才是亲人最该做的。


    相关连接:廖名春,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湖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周易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古籍所兼职教授。



返回原图
/